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官庄社区 “小付说事”调解室 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复制链接]
官庄社区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官庄社区为切实做好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小切口”,今年以来,创新建立“小付说事”调解室,探索“四步闭环”调解法,利用“跑腿、小板凳”调解的形式,探索搭建基层治理的“大舞台”,听民声、解民忧,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让“跑腿、小板凳”调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小付说事”调解有规可依。
      官庄社区建强红色堡垒,夯实调解根基,按照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力量协同、重点突出、后续跟进工作体系。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小、杂、烦”的特点,“小付说事”调解工作室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探索出一条“跑腿调解、板凳联动、多元协作”的矛盾纠纷解决的新路子,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主动走到小区网格内,把调解工作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按照现场了解、登记、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等一系列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此外,调解员在解决基层纠纷过程中,也会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搭建“家门口”调解矩阵,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官庄社区整合社区网格员、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调解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在小区广场、楼栋庭院、便利店旁等居民聚集场所设立“小板凳”调解点,配备调解公约、法律手册、便民联系卡等物资,形成“15分钟调解服务圈”。居民散步遛弯时即可反映问题,调解员“出门就能调解”,实现矛盾化解“零时差”。长此以往大量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社区层面得到妥善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真正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激活,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创新“四步闭环”调解法,推动矛盾“止于未发”。
      社区网格排查“找事”,主动发现潜在问题,建立“家庭档案”动态更新,通过望家门整洁、闻邻里声音、问生活需求、切矛盾根源“望闻问切”四步法将左邻右舍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也通过分级响应调解,建立“三色预警”机制。一般矛盾蓝色预警,由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调解;复杂纠纷黄色预警,由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小区业委会四方联动;重大隐患红色预警,由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社区民警+街道司法所联合处置。
“跑腿、小板凳”调解模式,以“小支点”撬动社区治理“大格局”,既传承了“枫桥经验”的精髓,又注入了数字化、民主化的时代内涵。下一步官庄社区将继续深化“家门口”治理理念,推动“小付说事”从矛盾调解向社区协商、公共服务延伸,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创新形式,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绘就社区和谐美好新画卷。

撰稿人:张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酒泉在线,关注身边事。

陇ICP备15000578号|甘公网安备62090202000001号

GMT+8, 2025-4-28 05: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