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原理》

[复制链接]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9-28 0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 存 原 理

王杰民

说          明


  从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今后将往何处去?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类社会总是战乱不休、罪恶不断?人类的能力强大无比,为什么人们却生存得艰难沉重?为什么人类追求的理想总是停留在乌托邦的虚幻之中?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这些人类和社会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索。

  人是一种生物,由人组成的社会也是一种生物现象,就像许多其他生物都有社群结构一样。《生存原理》冲破重重迷雾,以生存为主线,揭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如何在生存中演变进化,社群形态与生物品性的相互作用及演化规律,展望了人类及社会未来可能的前途。

  《生存原理》的问世,是继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观念转变,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关键性突破。它标志着人类把握自身命运的时代即将来临,也是地球生命演化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生存原理》全文约19万字,于99年定稿。本文是缩写稿,约6.5万字,主要略去了理论性论证的部分,并对篇幅进行了压缩。

  一种认识在初创阶段,肯定是很不完善的,是很初级、很原始的,因为它带着社会现状和个人能力水平的双重局限性。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是真理,就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今后会在众多仁人志士的努力下逐步成熟完善起来的,这也是任何一个新生命必然的过程。欢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作  者  03年5月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9-28 01: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第一章 进化与健康   
第二章 人类的生存状况   
第三章 人类的生存方式   
第四章 进化与生存   
第五章 人性品质   
第六章 人性品质的变迁   
第七章 幻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9-29 0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进化与健康


  健康,健康!这是当今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保健迅速普及,努力提高,社会许多层面、许多行业都在向着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奋力迈进。或许,“健康”已经遥遥在望,将来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提高与完善,人类终将进入永恒的“健康”,再无疾病的困扰,是这样吗?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种发病率都在急速上升,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新的疑难怪症不断涌现,不属疾病的“亚健康状态”也在日益普及,人群总体健康状况不断下滑,渴望中的全面健康似乎更加遥不可及,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不再从医药、保健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从另一个视角来探讨,这就是──进化与健康。

  所有生物都在不停地演变进化,人类也是从类人猿演化而来,这在学界已经没有人怀疑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人的演化已经大大趋于缓慢,甚至停止,理由是人类有了越来越舒适的人工环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糊涂认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基因的变异,变异是自然发生的,无论什么环境,都不能阻止变异的发生,不管是生活在深山荒野,还是住在安了空调暖气的房间里,变异都一样会发生。金鱼就是个例子,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金鲫鱼,进入远比自然界优越的人工环境之后,几百年时间里,发生的变化远比自然界大得多。

  生物进化的原理是大家熟知的,这就是变异──选择──适者生存。选择(自然选择)过程也就是保留与淘汰的过程,即有利性状保留,不利性状淘汰,这样就使生物种群保持着有利性状。如野兔的奔跑能力、皮毛的保护色等,这些性状对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在世代繁衍过程中,由于基因的不断变异,每个性状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变异,只有奔跑能力最强、保护色最好的,才能获得最多的生存机会,奔跑能力变差、毛色变黑、变白等都是不利的,因而被淘汰,种群就稳定地保持着这些有利性状。性状的有利、无利是相对于选择因素而言的,在自然条件下,选择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如欧洲尺蛾,有黑、白两个变种,当树皮显白色时,白色蛾子的隐蔽性好,保留得多,黑色蛾子不利于隐蔽,淘汰得多,因而白色数量多。当烟尘的污染使树皮变黑时,黑色蛾的隐蔽性改善,于是数量增多,白色则相反,这是进化论的一个著名的例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eilal 发表于 2024-9-29 1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 人在不断进化,而病毒细菌也在不断进化。自然界永远都是你争我斗的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发表于 2024-9-29 11: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9-30 0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假如一种性状处于有之无利、缺之无害的地位时,会怎么样呢?这种例子在自然界并不罕见。对大多数鸟兽虫鱼来说,眼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正常环境中,眼睛的缺损对生存极为不利,因此眼睛有缺陷的被淘汰,种群就保持着良好的视力。当鱼进入黑暗的水下洞穴之后,眼睛不再起任何作用了,再好的视力也不会对生存有什么帮助,丧失视力也不会因此对生存造成危害,这时眼睛就成了有之无利、缺之无害,是一种无用性状了。无用性状会怎么样呢?自然界早已给出了答案,洞穴中的鱼最终都会丧失视力,变成盲鱼、无眼鱼。因为基因的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有关眼睛和视力的基因突变之后,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一些毛病、缺陷,当环境对这些变异不再有选择与淘汰作用时,这些缺损就一代代积累扩散,到一定时候,整个种群都会失去视力,成为盲鱼。这时眼睛作为一个不起作用的痕迹器官还继续存在,痕迹器官也不会永久存在下去,它还会继续衰退,最后完全消失,成了无眼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生物进化中的“用进废退”现象,无用的性状是必定要衰退的。至于性状变成“无用”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眼睛进入黑暗中是因派不上用场而退化,在海上生活的鸟类大多会飞,如果企鹅会飞的话,飞行能力是用得着的,因为它长期采用游泳的方式,因此飞羽退化,翅膀变成游泳的桨。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因为茎代替了叶的功能,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方式没有变,只是这项任务转移给了别的器官,原来的器官因此退化。裸鼠终生都在地下掘洞生活,从不走出洞穴,跟盲鱼一样,它也变成了瞎子。因为长期穴居,皮毛的保暖防护作用成了可有可无,不重要了,于是皮毛退化,成了裸露的光皮肤。人工养殖下的许多物种,它们的野生祖先的许多自卫防护的性状退化消失了,变得更符合人的要求,防卫任务则由人工来包办。如金鱼,体色五彩缤纷,动作缓慢笨拙,它已经无法在江河中生存了,只能住在水箱中供人观赏。许多农作物,它们的野生祖先的果实有硬壳、毛茸、有毒、硬刺等,馴化后的作物这些性状大为改变,更适合人的口味。家鸭不会孵卵,这是行为的退化,孵卵任务由人工代替了……。总之,生物的某种性状一旦无用,缺少了它不会危及生存,就必定要衰退,终将退化消失。这里还要解释两个概念,进化,是指生物一代代地演变,因此进化也叫演化。演化过程中,总是有些性状从无到有,增强壮大,有些性状从有到无,衰退消失,这后者就叫退化。所以说退化是进化中的一种表现,进化中包含着退化,“用进废退”即是对进化表现的概括,不能认为进化与退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2 0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曾提出一种进化理论,即“后天获得性状的遗传”,这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在证明拉马克错误的时候,人们又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把他的理论称为“用进废退说”。实际上“用进废退”只是表示一种现象,它不是理论,当然也不能称为“说”。就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只是个现象,解释这个现象的可以有“日心说”、“地心说”,还可以有“天圆地方说”,就是没有“东升西落说”,因为现象不是说。拉马克曾理论应称为“后天获得性状的遗传说”,或简称为“后得遗传说”。拉马克发现用进废退现象是一大贡献,并不是错误,因此把拉马克理论称为“用进废退说”是个学术性错误。

  话归正题,我们探讨的是健康问题,那么健康与进化有什么关系呢?从生物学角度讲,健康与否总是表现为某些性状的强弱、优劣、有无,而性状的优劣就是由进化决定的,并且一直都处于进化之中。只需比较一下现代人与远古时的类人猿的有关健康的性状的重要程度,就能知道健康是如何进化的。

  类人猿及早期原始人,没有现代社会的一切,生活条件与一般野生动物相同,那时人类的身体素质也具有一般野生动物的共同特征,身强力壮,抗打抗摔,抗病力强,耐寒耐热,不需棉衣火炉、空调电扇、医疗药品,包括视力、听力等,所有这些品质的优劣都是性命攸关的,都能经得起严酷的考验。最近的大约一、两万年,智慧的发达产生了许多应用技术,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使那些优秀的身体品质越来越不重要了,有的已接近“无用”。如前所述,无用的性状是必然衰退的,这里“无用”一词的含义与我们平时说的什么东西有用无用不是同一概念。对人的生活而言,这些性状不但有用,而且非常重要,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某个性状的缺失不会危及生存,它就是无用的。

  猿猴时代,没有棉衣被褥、房屋火炉,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白昼夜晚,全是露天度过的,跟其他野生动物一样,身体完全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直至今日,牛、羊等家禽家畜仍然是这样。人发明了取暖防寒的方法和用品之后,耐寒力“无用”了,退化至今,耐寒力基本丧失。今人在冬天感觉严寒刺骨,伸不出手,如没有棉衣火炉房屋则必死无疑,这在生物界是独一无二的。在自然界,无论是体形硕大的恒温动物,还是变温的微小生物,没有一个是必需依赖取暖防寒才能存活的。现代人的耐热能力比耐寒力强得多,在酷暑炎热中,不用风扇空调还能勉强过得去,不像在严寒中那样轻易丧命,这是因为长久以来,防暑降温的技术和装备远不如防寒取暖那样成熟普及。制冷机的使用现在刚刚开始,将来制冷机普及之后,只要经过足够的时日,人就会变得像冬天没有棉衣火炉一样,夏天离开空调就会热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5 0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猿人的头骨比现代人的厚近一倍,牙齿也比现代人的粗大,据此推测,全身骨骼应普遍比现代人的强壮。猿人时代,没有机器,无论是一般劳动,还是生死搏斗,或是其他任何活动,无一不是全靠体力。坚实的头骨能够承受碰撞打击,那时的食物不像现代这样的细软,必须有粗壮而坚硬的牙齿,牙齿还是搏斗的武器,所以猿猴的嘴向前突出。对现代人来说,这些性状对生存都不重要了,因而头骨变薄,牙齿变小,排列不齐,容易蚀损,骨质疏松、软化、无菌性坏死等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常见有人轻轻一摔就会骨折,甚至出现了极端性的“先天性脆骨症”,这种患者穿衣稍用力就会骨折,还有头颅骨先天性缺损或异常变薄,需要植入人工骨骼或终生配戴特制的头盔。人们总认为牙齿的病变是由于口腔的不清洁等原因造成的,但只要看到,包括祖先类人猿在内的其他动物不刷牙也从不得病这一事实,就不难明白这是牙齿的耐腐蚀和抗病力低下所至。现代猿猴类的指甲坚实锐利,可以抓住树皮迅速攀爬,能在陡峭的岩壁上飞快地蹦跳行进,如履平地,人类的远祖是森林古猿,想必也一定如此。现代人几乎用不着指甲了,所以退化得只剩一个又薄又软的壳。

  同样,原始人的体力也比现代人强大得多,如今有了各种机械替人出力,人越来越省力,越来越轻松,体力的衰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野生动物遵从着物竞天择的规则,留强汰弱,例如企鹅,给幼鸟喂食时先奔跑,让幼鸟追赶,这样体弱的幼鸟就会因得不到食物而淘汰,许多生物都有类似现象。以人类的社会意识看待此事,真是太残酷无情了,而企鹅正是因此维持了种族的强壮。这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找到的生存之路,没有找到这条路的无数生物都早已溶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人类“不是动物、高于动物”,创造了发达的技术与文明,能够让婴幼儿的死亡率降到最低,对体质虚弱的提供多方面的照顾帮助。而且由于一些社会的原因,体强力壮的要更多地承担高危险性的劳动,死亡率也必然高,这就使得体弱多病反而有利生存,长此以往,体力便一代弱似一代。当然,我们绝不是主张取消人道主义照顾,更不是要体弱者从事危险工作,这里讲的只是一个生物进化现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是另外一回事。

  猿猴和其他一些野生动物的皮肤很坚实,生有皮毛,或有鳞甲,或有羽毛,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现代人的皮肤看上去柔软细嫩,但防护能力很差,轻微的擦划就会破伤,由于长期穿衣服,人体的皮毛也基本上完全退化了。如果这种现状能够长久维持下去,还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生物总是处于进化之中,如今皮肤的病变也是越来越多了,各种炎症、过敏等发病率都在上升,也出现过极端性的例子,患者先天性的全身没有真皮,只有一层薄膜般的表皮,一点轻微的触碰,就会流血不止,必须全身用纱布裹得严严实实。

  自然状态下生存的生物,机体必须具备充分的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有足够的生命活力。某些重要的微量元素,自然界的食物和水中的含量并不是均匀和恒定的,差别往往很大,对此机体必须有足够的应变调节能力,过多时不致中毒,过少时应有替代和补偿的方式。人与其他动物相比,食品、医疗等条件不知优越了多少倍,因而机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大减退。克汀病,人们早就知道是有遗传性的,巧的是这种病比较“幸运”,补充碘元素就能解决问题,而不像“倒霉”的色盲一样无药可医,于是名之为“碘缺乏病”,并且努力忘记了它的遗传根源。机体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还有很多,以糖尿病为例,当它还是不治之症的时候,发病率被自然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上,现在虽然不能根治,但用服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等方法,基本可以存活。这样机体自动调节糖代谢的功能由人工代替了,从生物学角度讲,机体不再需要这一功能了,这种功能“无用”了,因此衰退是必然的,具体表现就是发病率的上升和发病年龄的降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9 0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视力缺陷的发病率也在急速上升,人们总是将其归咎于光线不足、用眼不当等种种外部原因,但随着医疗保健的普及和提高,发病率不但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下降,反而日新月异,同步上升。那些种种眼睛的病变,绝不是外因能够解释的,如果我们知道了盲鱼眼睛的发展史,应该不难理解人眼正在经历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人眼并不是因为进入黑暗而派不上用场,视力还是需要的,只是它的缺损不影响生存,在进化的地位上就算是“无用”了。

  高等动物的活动,各种行为都是在大脑控制下进行的。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行为是不允许发生偏差的,因为它的生存除了依靠自身之外,不可能得到外界的扶助。如果一个野生动物该懂的不懂,该会的不会,或外界信息进入大脑之后走形变样,或行为动作与所处情景不相符合,则断无存活之理。如看到自己的同类,以为它们都在向自己威胁、挑战、进攻,听到一些并不存在的声响,看到一些离奇古怪的虚幻影像,嗅到不存在的奇怪气味,莫名其妙地恐惧紧张,或过度兴奋,或冷漠异常,或以为自己有超常的神奇本领,或感觉受某种无形力量的操纵控制……,等等,这些如果发生在自然生存的野生动物身上,那是谁也救不了它的。而人类社会则刚好相反,正常人活得艰难费力,精神病患者却得到极大的宽容与优待。痴呆傻愣只要会吃饭,活得比谁都无忧无虑,正常人干了某些事要杀头,疯癫病狂却可以为所欲为,享有豁免权。因此,在人类社会中,失控的病态思维有了一席生存之地,发病率的上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疯癫和痴呆成为人类群体中普通常见的现象,这在地球上的生物中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指出的是,疯癫和痴呆只是精神病中的一少部分,更多的表现不是那样明显和强烈,所以总数也是不可忽视的。

  生殖,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功能。哺乳动物的胎生方式与卵生相比,费时费力,效率低,生育过程母体要承受更大的生理负担,并且有较大的风险。自然状态下生存的动物,无论多少负担,多大风险,都要独自承担,没有什么可供依赖的外力扶助。所以自然物种这方面非常完善,身体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担负生育任务毫无问题,人类过去的祖先当然也不会例外。野生动物如有生殖方面的缺陷、病变,则无法留下后代,当人类有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生活保障后,这种种缺陷都不再是生存的障碍了,于是生殖能力的衰退也照例成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中国妇女产后“坐月子”早已是传统的习惯了,因为产后弱不禁风,要门窗紧闭一个月。远古时的类人猿,想必不需要“坐月子”,以它们的生存条件,哪有什么“月子”可坐?现在无乳、难产等已经达到相当的普及程度了,因分娩意外而身亡的也时有所闻,分娩时的剧痛在生物界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生育越来越成了人生的一道难关。

  有些动物不做窝,它们的幼仔就生在地面上,如羚羊、斑马、野兔等,幼仔出生几分钟就能站立行走,一、两个小时就会蹦跳、奔跑。这种看似寻常的现象,是身体的完善的生理功能保证的,它必须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在出生之前完全发育成熟。那些做窝的动物,如鼠、家兔、狼、鸟类等,由于有巢穴的保护,这种生理品质差一些,幼仔在巢中隐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并不长,十几天到一、两个月,就能奔跑、飞行。猿猴是树栖动物,没有巢穴,幼仔初生时虽不能攀树,但会紧紧抓住母体,用不了几天就蹦跳自如,人类的祖先古猿想必也差不多。从进化成人直至今日,生活水平的“提高”非止一日,这种生理功能已经完全丧失。如今的婴儿,初生时只会手脚乱动,连翻身的能力都没有,到能站立行走,需要一年时间,发育的迟缓程度,在生物界也是绝无仅有的。照此发展下去,婴儿的养育将变得越来越繁琐、复杂、困难,代价越来越高昂,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ce_you 发表于 2024-10-11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依相逢(ˇˇ)与 发表于 2024-10-17 17: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是要考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18 02: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需考研,只想告诉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18 0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五脏六腑也无一不是循着这条进化之路在发展,心、肺、肠、胃、肝、肾、等等,病变花样不断出新,发病率节节上升。可见,凡是可称之为病的,无不与先天因素有关,而不仅仅是被定名为“遗传病”的那一部分。那么,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该与先天无关了吧?非也!细菌、病毒是无所不在的,包括人类祖先古猿在内的所有生物,无不时时处处都在细菌、病毒的包围之中,生物必须具备足够的抵抗力,与细菌、病毒们共存,才能生存。人有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抗病力对生存也不重要了,特别是近代发明了抗菌素等新药之后,人的抗感染能力也明显衰退。近年生物学家发现,人易患流感的原因是由于人的一个基因发生缺损,使人体丧失对流感的抵抗力。现在正常人偶尔会腹泻,服药后很快就会好,即使不用药,过几天也能自愈。有个别这样的患者,几十年来一天也离不开痢特灵,一顿不用药就会跑肚拉稀,这个例子足以说明,致病微生物只是个外因,体质本身才是内因。现在牛、猪等家畜做了外科手术,不需要静脉注射抗菌素,只包扎伤口即可。类人猿也一定是如此,如果此法用于今人,那么“九死一生”恐怕已算是奇迹了。可见微生物的致病与否,并非微生物单方面决定的,当人体的衰退达到一定程度后,原本不致病的微生物就会变成致病的。研制新药都要做动物试验,许多新药在其他动物身上效果良好,而用于人身时则令人大失所望,原因就在于此。

  以上只是举几个例子,人的疾病远不止这些。一种病在少数个体身上出现时,算是病,随着技术的提高,对付病的方法成熟普及,病就在种群中扩展蔓延,等到这种病成为种群的共同特征时,就不再是病了,只是生活中增加了一项新的需求──生活水平“提高”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新的病变,接着是医药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类人猿时代,没有什么棉衣、火炉、房屋、被褥,也用不着这些。那时如果有谁不用这些取暖防寒装备就活不过冬天,就是一种先天性的“怕冷病”。等到整个种群都离不开这些时,就再也不是病了,而成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普通鱼群中如有个别眼睛缺损的,那一定是病,而对盲鱼来说,这样的眼睛完全是正常的,它成了一个特殊物种的标记。在普通鱼向盲鱼进化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极个别视力正常的,这是突变形成的,这时它就是一种“返祖现象”。在耐寒力问题上,现在也已出现了耐寒冷的“返祖现象”,有一人从小就不肯穿衣服,四季赤裸,从不知冷,此人就在中国,新闻曾多次报道,此外还有身上长毛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肯定不会停止,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名称从医学概念中删除,因为它们都变成人类种群的共有性状了。不妨也举个例子:随着全民补碘的实行,“碘缺乏病”的发生率也稳步提高,等到了百分之百的那一天,这个病就不复存在了,补碘也就像一日三餐那样不可缺少了。将来,精确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血液体外透析、安装人工的机械心、肺、电子眼、电子耳、植入人工骨骼、住在恒温、无菌的密闭箱中……,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一 一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最终,“疾病”的概念彻底消失,那时人居住的整个城镇就是一座大医院,所有的住房全是病房,但并不称做医院、病房,因为那时所有跟“医”、“病”有关的词汇通通不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20 0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人体的有机器官会继续退化瓦解,所需的机械、电子器官越来越多,最终原有的肉体组织全部被机电设备取代,人类完成了终极的进化历程──进化成了机器人。此话听来似乎荒诞离奇,但这却是科学的推理,而且它的依据──生物进化──在当今只不过是个常识。这个常识告诉我们,生物进化(包括退化)的根源来自基因的改变,那么,能不能用人工方法阻止基因的衰退,使之保持稳定呢?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基因疗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原来,这基因疗法是把基因当药物使用的,机体的某个基因毁坏了,就会出现某种病症,用好的基因进行体外培养(要用细菌、病毒等做载体),将这种养殖的基因当药物注入人体,使其发挥基因的作用,就能治病了。但这种外来的基因不能整合到人的本体基因中去,更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基因疗法并不能治疗基因。那么,能不能及早把优良基因都收集齐全,在实验室中一代代地培养繁殖,只要有了全套的良种基因,有什么病就注射什么基因,这样不是也可以吗?虽然这个方法不是理想的,但也许可以长久维持下去,而不至于让肉体毁灭,被机器取代吧?实际上正相反,当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基因可供依赖时,人作为一种生物,连自己独立、完整的基因也“不需要”(即“无用”)了,这就更促使人体的基因走向全面崩溃。当人体基因大部分尚完好,只有少部分出现“病态”时,医疗,包括基因疗法、安装人造器官等,还能有效,当损毁的基因多到一定程度,剩下的部分就不足以够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生物体了,这时,注入多少商品基因也无济于事了。好比一篇文章,有少量的错别字还可以修改,当错别字多得根本不成语句时,剩下的那些“正确”的字词就没有意义了,也根本不存在修改的问题了。另外,人工养殖的良种基因同样会发生突变,与人体内的基因一样逐渐损毁报废,没有了“种基因”,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进行了,因此机电设备是唯一的归宿。

  “(其他)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人却能创造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人类最能引为自豪的资本了。殊不知,人类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用去被动地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了,而是在被动地适应自己创造的优越的人工环境。适应自然环境,能造就出强壮的生命力,而适应优越环境的结果,是生命力的衰退,正在一步步滑向毁灭的深渊。如今,人们各方面都在“提高”,正在将这种“优越”的生存条件惠及其他生物。有些地方人们已开始对野生动物提供医疗救助,将一些患病的动物医好后放归自然。这种状况如果持续长久,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保护自然的责任心我们是敬佩的,但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护,还需要从科学上加以认识。

  太杀风景了!一个人刚才还好好的,突然被查出患了绝症,已不久人世了,那是什么心情?“不!这绝不可能!”事物是客观的,认识是主观的,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总是采取排斥、抗拒的态度,不愿接受,而对喜欢的,则期待、盼望,即使不存在,也宁可信其有,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守株待兔”的故事?这正是人类至今没有看清自己正在走向何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阐明这件事,当然不只是为了泼冷水,提出来,是为了解决它,改变它。真能改变吗?单就这件事本身来说,以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可以做到的。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件,还有更大更严重的难题摆在那里,解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跟着一并成了无可救药的绝症。那么,更大的难题又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20 0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人类的生存状况

  与石器时代及更早的原始人相比,现代人的能力增强了已经说不清是多少倍了,但人的生存质量显然没有按比例同步提高,在某些方面还能感受到相当的艰难,甚至生存的威胁还如利剑般时时悬在头顶。即使那些鸟兽虫鱼,也少有如人这样生存的艰难,它们以那样“极端低下”的“生产力”,维持生存都绰绰有余,它们活得比人要轻松自在。而“宇宙主宰”、“万物之灵”、“高度智慧”、“伟大文明”的人类,却一至于此,这是为什么?

  原来,人类虽有强大的能力,却绝大部分被能力自身抵消掉了,真正用于维持生活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为了争夺财富、地盘、统治权,人类有着永远打不完的战争,从猿猴到今人,这种争斗从未消停过。最精壮的一部分劳动力要用于战争,组建军队,常备不懈。最优良的物资,最先进的技术,加上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辛勤劳动,制造成武器装备、给养。不打仗的日子里,这些支出一样也省不下,只是消耗慢一些。就现代水平而言,平均装备一个士兵所需的社会劳动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一旦开战,武器弹药、人员物资的消耗更是如决堤的洪水般狂泄。“轰”的一声,就报销了一个普通百姓几百年的生活费用,这还没有包括被击毁的“目标”,而“目标”的价值往往还要高出千百倍。除了这些值钱的玩意儿,还有那些定不出价格的无辜的生命,也一起血肉横飞。每一声爆响,每一道火光,都使成千上万的人们经年累月的辛勤劳动灰飞烟灭。战争使正常的工作劳动无法进行,等于将无数民众的时间精力连同生命一同毁灭掉。人员的伤亡不仅带来生离死别、终生伤残的痛苦,还造成长久的社会负担。有些地方长久战乱不休,百姓贫困潦倒,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度日。

  而贫富还在其次,无辜的百姓被侵略强盗的铁蹄当做草芥践踏,奸抢烧杀,活人喂狗,杀人比赛,用活人做细菌毒剂实验……,花季少女被解剖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成为一个被欺凌的民族心灵上的永久刻痕……。这也是除了这种“宇宙主宰”、“万物之灵”外,在任何其他生物身上都不存在的。

  从远古时代,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起,对战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至今,虽然亲上前线直接参战的人数相对减少了,但士兵已不是单靠体力的肉搏,现代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是后方百姓的大量劳动积累所致,说到底,现代战争仍然是全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zd001yzd 发表于 2024-10-28 03: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这种集中规模的、间歇性的战争外,社会中更广泛、更持久地存在着种种罪恶活动,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员物資用于构建统治机器的各类强权机构。一些人专门为非作歹,糟蹋祸害,一些人专门追寻抓捕,关押惩办,双方都不创造价值,而只有消耗。罪恶本身的危害极大,造成人员伤亡、物资损失,以及无法计算的间接损失,特别是广泛存在的贪污腐败,愈演愈烈,贪污从先前的多少万演变到如今的多少亿,有了钱,别墅轿车,妻妾成群,周游世界,挥金如土……,就这样,千百万劳苦大众的血汗被一、两个贪官就能挥霍糟蹋个精光。常常为了一起事件,一个恶人,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劳师动众,旷日持久,进行侦破追捕。捕获的恶徒还要长期关押,监牢设施、看守警卫、武器装备、车辆电台、日用消耗、医疗保障等等,这样一个恶人就能牵制消耗成千上万人的劳动。这种人只需少许,就足以把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耗光,这还没有包括被害者的死、伤、残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罪恶的发生又是非常普遍的,因此,社会倾其全力,也只能对付一少部分,对大量的罪恶只能听之任之。即使这,也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理论上应当如此,实际情况往往还要相去千万里。那些权力部门中的不可一世的人物,有的并不比那些罪犯强多少,他们有的官黑勾结,横行霸道,有的敲诈勒索,贪赃枉法,有的权钱交易,鲸吞蚕食……。他们的危害远超过那些鼠窃狗偷的毛贼,抓一个毛贼可以手到擒来,而对付他们则难于上青天,这就更导致了徒有消耗,而干不了什么事情。这是除了战争之外的又一个消耗大项。

  商品的生产流通,体系过分庞杂,其中真正用于生活必须品的生产和必要的流通的劳动只是一少部分,许多生产经营活动只是为了消耗资源和劳动,以创造价格。如有些食品,经生产和基本加工已完全能满足生活所需,进一步的深加工、精加工,除了消耗能源、材料和劳动之外,营养成份还要损耗,唯一增加的是价格,结果使获得同样数量的营养物质所需的劳动十倍百倍地翻了上去。再如一些精心设计的短寿命产品和易损产品,道理很简单,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产品寿命缩短一半,销量就增加一倍,这在过饱和的经济网络中,具有很大的开拓力,这也能使一定量的社会需求把更多的劳动和资源消化掉。有的毫无实际意义的产品,以其他产品为搭载工具,也能加入经济循环,起到消化过剩的劳力和紧缺的资源的作用。如一种药品,外包装是一个体积近三公升的盒子,里面层层隔衬,重重套装,大盒套小盒,用了许多泡塑、纸板、铝箔,而有用的东西只有36粒胶囊,这种纯属浪费的虚大包装现已相当普遍。还有那些豪华奢侈产品,并非生活所必需,纯粹是为了消耗,其消耗能力往往大得惊人,如一瓶酒的价格,等于一个平民十余年的生活费用,一个便桶价值数百万等。毒品一类的东西,也有不小的经济功能,不但这些产品本身消耗大量的资源劳力,占用耕地,其产生的人身损伤、社会危害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损耗更是难以估量。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的生活奢侈豪华,养尊处优,气血瘀滞,脑满肠肥,生出许多“富贵病”,于是减肥、医疗保健等需求大增,这又使一部分劳力和资源找到了“出路”。

  已有的经济网络都处于过饱和状态,消化能力无法再增大。为了拓展经济循环网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不断发明新产品,开创新服务,以制造需求。当然,有些发明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材料、消除污染的技术、方法、设备,探索科学真理的技术、方法,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使艺术能够记录、再现、传播的技术、方法、设备等,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明创造,才从猿猴时代走到了今天。然而,再好的东西也应该有个合适的度,更不要说那些烟草、毒品、杀人武器一类的东西了。而如今的现实是,这一切都仅仅成了经济手段,其本身的意义可有可无,为了吹大经济的气球,要让任何可能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膨胀起来。例如汽车,货物运输、远徒旅行都是必要的,但普及的汽车,大量的被用于短距离代步,往往几百米的路程也要动用汽车。为了用轮子的滚动代替这几百米的步伐,耗费的能源,制造车辆所消耗的资源人力,扩建道路的消耗和占用的土地及维修养护,车辆和交通的管理消耗的人力物资,再加上大量的车祸事故造成的一系列损耗等等,可以消耗掉许多人力物力。这样就无中生有地建立起了庞大的经济网络,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拉动”了经济增长,好像一个人,为了吃下更多的东西而多吃泻药。手段变成了目的,为了经济而经济,为了用汽车而用汽车,这样用的效果如何呢?短短的路程,汽车再快也省不了多少时间,并且常造成交通堵塞,行驶缓慢。据某城市估测,如要全市居民集中到广场,如果都步行,一个小时就能集合完毕,若开汽车前往,需四个小时以上。而体力的节省使运动不足,有害健康,结果已如前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酒泉在线,关注身边事。

陇ICP备15000578号|甘公网安备62090202000001号

GMT+8, 2024-11-14 11: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