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氏奶粉品牌推出了一款以“富含神经鞘磷脂”为卖点的奶粉,号称“智慧产品”。该产品宣称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新一代的智慧妈妈可以精准的开启宝宝的智慧之门”。某相亲节目的嘉宾主持以“智慧奶爸”的形象代言,宣称“其富含的有助于婴幼儿智慧营养的神经鞘磷脂,就是基于多年来对婴幼儿智慧营养领域的深度研究”。 此话当真?神经鞘磷脂是什么?这是奶企新的忽悠人的营销概念吗? 逼近母乳但无法超越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这几乎没有异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婴儿以各种原因无法吃到母乳或吃到足够多的母乳。因此,市面上便出现了被认为是母乳之后“第二好”的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的设计理念,就是“模拟母乳”——借助先进的技术,分析出母乳的组成成分并确定它们对婴儿发育的必要性,最后再设定它们在配方奶粉中的“标准”。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的配方奶粉已经相当的“逼真”——在支持婴儿的生长发育方面,跟母乳的差别已经非常小。 不过,模拟毕竟是模拟,只能是逼近而无法超越。虽然已经“相当逼近”,但厂家依旧没有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它们总是期望能找到还未发现的“有助于婴幼儿发育”的成分,也就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 磷脂,就是目前奶粉厂家们抱以巨大期望的一种。 搞清楚母乳中的SM含量是关键 有研究者在2016年的《食品科学与营养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综述,讨论了母乳和奶粉中的磷脂组成,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奶粉的配方调整。 在母乳中,脂肪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约有一半的能量来自于脂肪酸。在这些脂肪酸中,98%是存在于甘油三酯中,0.2~2%则存在于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和神经鞘磷脂(SM)是三种主要磷脂,占到磷脂总量的68~80%。PE和PC是甘油磷脂,也就是磷酸也连接在甘油骨架上。而SM则没有甘油骨架,是一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胆碱连在鞘氨醇上。 PC和SM的磷酸上连接了一个胆碱分子,从而使得它们除了提供热量之外,还具有特别的功能。经过消化之后,它们会释放出胆碱分子。新生儿器官发育与细胞膜形成中,胆碱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信号传导与提供中间产物等等。这对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所以国际食品法典(CODEX)中把胆碱列入了必需成分。在中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胆碱是可选成分,不过含量标准跟CODEX是一样的。 PC和SM是胆碱的主要来源。在婴幼儿的细胞膜中,PC和SM的总含量可达40~50%。不过,细胞膜中的SM可以在人体内合成,而食物中的PC和SM也先要被消化、吸收,最后重新合成再用于细胞膜。从这个角度,是否需要直接从食物中摄入SM,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做出结论。 不过,SM在肠内并不能被完全消化。不完全消化的产物也能够产生生理作用,比如影响癌细胞的发生,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等。也就是说,食物中的PC和SM,可能也有直接的营养价值。有一些动物实验显示,食物中补充了磷脂的老鼠在认知能力方面似乎显示了一定优势。 按照配方奶粉的设计思路,搞清楚母乳中的SM含量是关键。在过去的30年中,有过一二十项研究测定过母乳中各种磷脂的含量,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母乳中的变化。麻烦的是,这些数据互相之间相差比较大,不同研究中观察到的变化规律也不一致。所以,这就为探讨这种变化是否有营养学意义带来了很大困难。不过,有学者观察到人体大脑内的PE和SM在出生后的一年中显著增加,这可能意味着需要从食物中提供足够的量。 “富含神经鞘磷脂”只是宣传卖点 那么,目前的配方奶粉中,这些磷脂的含量跟母乳相比又如何呢? 测定结果跟母乳的情况很类似:不同的配方奶粉之间相差很大。总体而言,磷脂的总量跟母乳中相当,有的甚至还要高一些。主要差别在于SM和PC的比例——在母乳中,一般是SM比PC多,而在配方奶粉中则相反。也就是说,目前的配方奶中,SM的含量一般低于母乳,而PC则接近甚至高于母乳。这是因为,许多奶粉会加入卵磷脂作为乳化剂和分散剂,而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PC和PE。 惠氏新奶粉宣传的神经鞘磷脂,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科学证据而言,还不清楚配方奶中增加神经鞘磷脂的含量是否对婴幼儿发育真的有好处。所以,如果真的“基于对婴幼儿营养领域的研究”,最多只能说“增加神经鞘磷脂的量有助于奶粉更加接近母乳——说它“有助于婴幼儿智慧营养”,只是基于“可能”“期望”,而不是坚实的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