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痕 于 2016-7-4 13:51 编辑
2016年7月3日下午,读书沙龙的第一次活动在“挺”的小门店里举行。
谨在此记录当天活动的片段。
“小马哥”是第一个来的,白色T恤简单干净,布满阳光的面庞预示着今天的活动会颇为顺利。
“挺”和“小马哥”在寒暄的时候,一位身着咖色长裙的雅致大姐和一位身着黑底碎花连衣短裙的时尚女郎带着疑虑又有些期待的神情走了进来。
她们是素未谋面,在听到彼此打问活动地点的时候相遇的“布衣女”和“未羚1719”。“挺”很高兴的为二人让座斟茶后继续紧张的打电话询问约好的文友们行至何处。
“飞天”来了,依旧是短裤、T恤、公牛队的球帽。“飞天”是唯一带着书和自己的书稿来的,看来准备非常充分。
“飞天”、“小马哥”、“挺”三人在活动前并不熟悉,是在“飞天”的群里面聊起读书沙龙的活动后,在活动前一天才见过一面。虽然只是一面,却已然像是多年的老友了。在“飞天”和“小马哥”安抚紧张的“挺”的时候,“夸父”到了。
灰白的长发、黧黑的面容、深邃的眼眸、倔强的嘴角、随性的装扮、诙谐的谈吐早已是“夸父”的标志,“夸父”的到来让“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因为在“挺”心里,今天的活动“夸父”是定海神针。但同时原本按着的魂又游起了四方,因为无海可定,“挺”怎么给神针交代呢?
计划的时间已经过了,“段莫”终于因为加班只能发来自己的两篇作品;“杨建”仍然没有消息。
“挺”故作平静,继续焦急地等待着。
一位身着粉色长裙的富态大姐来到了门口,“挺”赶忙迎上去,询问是不是参加活动的朋友,原来是何老师让她来的。大姐是“丽阳高照”。
已到的朋友们散座着,在“夸父”的带领下寒暄。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黑色上衣、黑白格子短裤的女士出现在了门口,也是何老师推荐来的。她是“云儿”。
何老师是“敦煌何奇”,他终于来了,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是自我介绍,活动组织者“挺”抛砖引玉,发完名片后他讲了组织读书沙龙的目的:无关名利,只是以文会友。在沙龙里大家能够不再孤独的求索,不再茫然的踟躇。
“小马哥”很谦虚,讲述了自己的读书历程,并期待和朋友们一起拿起早已放下的笔,找回似已淡漠的初心。
“飞天”让大家看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和颇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并表现出他对交到文友的热忱和快乐。
“布衣女”讲述了自己从玉门到酒泉,再从酒泉到枣庄,最后又回到酒泉的经历,并告诉大家她从未死去的文学梦。就在“布衣女”讲述的时候,“杨建”到了,在看到活动已经开始后,他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却最终为了不打搅大家,悄悄离开了。
“未羚1719”谈到了自己曾经对读书和文学的热爱,也谈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得已的随波逐流和放弃。
“丽阳高照”讲述了怎样偶然发现自己在文学创造上的天赋到持之以恒一路坚持来的成果和快乐。
“云儿”则谈了很多读书和文学在她生命历程中数次重要的启迪、支撑和帮助。
“敦煌何奇”和“夸父”是作为活动邀请的老师对大家进行指点的,“敦煌何奇”首先肯定了这次活动,鼓励了在场每个人坚持读书、坚持文学的梦想。接着,他对“飞天”、“丽阳高照”、“云儿”尤其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最后,他也很中肯的告诉大家,读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但文学却不是在此时此刻能够养活自己的生存技能。“夸父” 更是为了这次活动精心准备了一篇专题发言稿《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书》。整篇文章旁征博引了众多名家对于读书的观点和认识,总结出了十条读书的作用,他还引用了李敬泽先生的一篇发言,着重讲了读小说的三个理由,并借俞洪敏的一段讲话给今天的活动提升了一层高度,给了大家五种读书的方法,尤其是最后一种——与人分享。
接下来,按照活动的议程,大家开始分享、推荐好书。打击的推荐如下:
“挺”推荐了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飞天”推荐了夸父的《圣地敦煌》
“布衣女”推荐了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
“未羚1719”推荐了曾子墨的《墨迹》、郭德纲的《过得刚好》
“丽阳高照”推荐了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云儿”推荐了何奇的《移民荒原的上海女人》
在进行完大家自己的作品分享后,时间已经很晚了,带着意犹未尽结束了第一次的活动。
|